查看原文
其他

突破 | 石大学子首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”!

向大神学习的 青春石大 2022-06-03


近日,由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学联举办的2018年度寻访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评选活动结果揭晓,我校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李海鹏获2018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”(全国仅十名)荣誉称号,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(菁英)2015级本科生袁俊聪、理学院化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卢珊珊获2018年度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

寻访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,中国青年报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,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协办,每年举办一次。寻访活动自2008年12月启动以来,受到高校团学组织和在校大学生的持续关注,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寻访、推荐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的活动。

其中“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”每年评选10名、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每年评选100名,今年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评选数量有所增加。

他们在爱国奉献、道德弘扬、科技创新、自立自强、志愿公益、身残志坚等方面具有突出事迹,在当代大学生中起到了良好的榜样引领作用。




让我们祝贺他们!

那么“自强之星”是如何炼成的呢?

下面就跟小柚子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简介吧!



李海鹏



自强之星标兵

李海鹏,男,汉族,中共党员,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。学习成绩优异,连续四年专业排名第一,以合作作者在地球物理学期刊《Applied Geophysics》上发表SCI论文2篇,担任德国期刊《Acta Geophysica》审稿人。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数学竞赛(非数学组)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(非数学组)全国一等奖、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科技竞赛10项。获得“山东省大智之星标兵”、“山东省优秀学生”、学校“校长奖”、“十大学生标兵”等荣誉称号,并被评选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代表,荣登《人民日报》。曾赴俄罗斯、意大利参加地质实习和暑期课程,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,在美国塔尔萨大学交换学习,并获得所在俄克拉荷马州荣誉交换生称号。



1、心中有梦想,献身石油,志当开路先锋者

以德立身,以学立根。李海鹏始终遵循学校“以学习为中心,走全面发展之路”的育人理念,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,共获学习、科技创新类奖学金10余项。获得“山东省自强之星标兵”、“山东省优秀学生”、学校“十大学生标兵”以及学校最高荣誉“校长奖”等荣誉称号,并荣登《人民日报》。


大二期间,李海鹏牢记“地物”使命,不忘“寻油”初心,在石油行业不景气的环境下,原本专业第一的他毅然转专业到地球物理学,鼓舞了地物学子的士气。他坚定的说道:“我要为祖国的地球物理事业奋斗终生,为祖国加‘油’!”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不断前进,他惜时如金,每天坚持六点起床,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,正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,使得他转专业后,仍然保持着专业成绩的第一名。他用一年时间补修完地物专业两年总计31门课程且近乎每一门课程都是专业最高分。课程冲突,他迎难而上,不断挑战自我,主动申请免修《力学》课程,并取得课程最高分。科研路上,他勤耕不辍,积极探索未知,主动加入老师课题组,开展有限元数值方法和起伏地表的地震波数值模拟问题,从基础理论出发,不断探索钻研。

在石油文化的熏陶下,李海鹏对地学领域有着浓厚兴趣,对能源行业的探索充满无限向往,立志当一名卓越的开路先锋,为国家的能源事业贡献聪明才智!


2、脚下有力量,精勤求学,争做勘探排头兵
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从初步了解,到深入学习接触,李海鹏深深地爱上了地球物理学。他明白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功底,才能使自己在学术领域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。他开始不断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,参加各类高等数学竞赛、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竞赛。通过点滴的积累,实际参赛锻炼,他的数学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。

数学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大量的练习作为支撑,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,他在学校度过了六个寒暑假,大一自学高年级课程《偏微分方程》、《复变函数》,大二自学《小波变换》、《泛函分析》等研究生课程。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,从高等数学校赛一等奖和山东省赛一等奖,到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,再到最后斩获2018年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,一步一个脚印,他实现了数学领域竞赛的大满贯。变化的是书桌上那摞草稿纸的厚度,不变的是他那颗热爱地球物理的赤子之心。


(在2018年开学典礼上,作为本科生代表发言)

3、脑中有思考,钻研拓新,志做科技领头雁


“惟创新者进,惟创新者强”。在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,他注重学以致用和科研创新。在前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上,李海鹏在海底起伏地表地震波数值模拟方面做出了创新工作,以第三和第四作者在国内著名地球物理学期刊《Applied Geophysics》上发表了两篇SCI论文,现担任德国地球和行星科学期刊《Acta Geophysica》的审稿人。

此外,李海鹏凭借着出色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专业基础,获得了俄罗斯地质实习和意大利暑期课程学习的机会。在与来自牛津大学、莫斯科国立大学等学校的师生的学习交流中,他充分发扬中国石油大学惟真惟实的精神,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。不仅如此,经过激烈的竞争角逐,李海鹏获得了2018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格,现正在美国塔尔萨大学交流学习,因表现突出,获得所在俄克拉荷马州州长颁发的荣誉国际交换生称号。读万卷书,方知学之浩渺渊博;行万里路,方知山之浑厚秀挺。在国外学习交流期间,他更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:为祖国的地球物理学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汗水!

为了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,李海鹏一直在刻苦学习,夯实基础,在科研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,用行动诠释创新,以挑战筑梦未来。



袁俊聪



自强之星

袁俊聪,男,壮族,中共党员,化学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。现任化学工程学院团委委员、学生会主席、2016级兼职辅导员等。学习成绩优异,累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创新创业奖学金、中国石油奖学金、学习优秀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20余项。曾获“山东省大智之星”、“山东省优秀学生”、学校“十大学生标兵”等荣誉称号。热心公益,社会责任感强,多次带队开展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活动,所带队伍获“山东省优秀实践队”、本人获“山东省优秀实践个人”、学校“志愿服务先进个人”称号。科技创新能力突出,负责挑战杯培育项目1项,获“道达尔杯”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优胜奖、2018年“创青春”·海尔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。




1、饮水常要思源 感恩陪伴成长

袁俊聪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壮族青年,受到了党和国家无私的关怀,所以他一直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,感恩社会。


五年前,当袁俊聪听到身边的同学身患白血病时,他义无反顾地带领班级走出校园、走进社区,为这一名白血病女孩筹集到善款3777.9元。《南宁晚报》称赞道:这些青年很不错!袁俊聪还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县里的走边关送温暖活动,实地走访农户、与边防战士共巡边境、参与人口普查……他时时刻刻都出现在队伍的前头,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,也因此获得了“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”荣誉称号。重走他的成长之路,那是一个关于向上青年追梦的故事、一个可爱少年感恩奋进的青春。


2、一心一意听党话 坚定坚决跟党走

2008年,广西爆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,洪水冲垮了村里唯一一条通往县城的道路,是一支来自县城的党员队伍帮助村子渡过了难关。自那时候起,袁俊聪就想成为一名冲锋在前、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。

进入大学以后,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并投身学生工作。不仅他自己干,他还带着班级、同学一块撸起袖子加油干。袁俊聪担任化工1506班长期间,率先带领班级获得年级第一个“十佳团日活动”,多人进入学校与中科院共建的菁英班。其后,他带领菁英班相继获得红旗团支部、先进班集体、优良学风标兵班、山东省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,班级升学率达90%。

为了让思想引领更接地气,他不断打磨“化蕴论坛”,论坛入场券曾一票难求,转发关注量累计上万,师生反响热烈。袁俊聪是年级发展的第一批党员,因为思想成熟、敢于担当,他在转正后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。他依托学院党建活动室在支部发起“补钙计划”,精心总结经验并在校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,其支部也获得了“先进党支部”的荣誉称号。



3、励志勤学苦磨炼 奋斗青春最美丽

袁俊聪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,学习上要吃力得多,但他依旧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,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,坚持以“老黄牛”的精神深耕学业。天赋不够汗水来补,大学四年他在图书馆的借阅量超过100本,日复一日的早起、深夜里奋笔疾书、马不停蹄地工作已经是他的家常便饭。袁俊聪的舍友笑言道“他醒了,我们还在睡;我们睡了,他还没回来”。袁俊聪的英语基础很差,蹩脚的英文发音常令他感到难堪,于是他从一个个元音开始,坚持练习发音,大二下学期的口语考试他获得了满分且最终通过了英语六级。这只是他大学四年刻苦学习的一个缩影,他来自菁英班,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是他追求的梦想。2018年,他作为“京博奖学金”的获奖代表参加表彰会,从事京博项目的研究工作,目前负责一项挑战杯培育项目。因为肯下功夫吃得了苦,他斩获了一大批奖项,还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。



卢珊珊




自强之星

卢珊珊,女,藏族,共青团员,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。科研成绩突出,发表SCI论文17篇,其中第一作者3篇(一篇SCI一区TOP,IF=10.733;两篇SCI二区TOP,IF=5.155)、第三作者9篇(4篇SCI一区TOP)。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并优秀结题,获得第22届世界氢能大会2017年度国际氢能杂志制氢领域最高引用次数奖(三作)、第11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“优秀论文奖”(全国20篇,山东省唯一)、第十六届山东省挑战杯特等奖、首届“能源•智慧•未来”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、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、学校“未来杯”青创赛特等奖,担任Journal of Power Sources,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SCI杂志审稿人。累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、学校突出成绩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5万多元;累计获得学校“校长奖”、“科技之星”、“优秀学生”等各类荣誉6项。




1、仰望星空:梦想的开始源于热爱


2015年9月,一个甘南大山深处的藏族女孩,带着浓重的口音,从遥远的西北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——青岛,在中国石油大学这片沃土上开启了她的梦想之旅。薄弱的基础外加低效的学习方法,使她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学习上屡屡受挫,高数等科目宛如听天书,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,化学反应变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始终吸引着她。随着学习的深入,她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,于是她找到了化学系董斌副教授。在导师的鼓励下,她进入了实验室并凭着顽强的毅力,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,到每天坚持去实验室洗刷烧杯长达两个多月,再到独立检索学习上百篇专业文献,她勤奋踏实的求学态度感动了老师和学长们,并真正走上了科研之路。从那时起,卢珊珊便完全沉浸在了实验室,一直坚持到现在。无数的日夜,偌大的实验室里,她做着实验,学习着专业知识,享受并热爱着这样的生活。因为热爱,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3000多篇英文文献;因为热爱,为了获得科学准确的数据,她在实验室一连数日通宵达旦的测试;因为热爱,她赴外地参加比赛遇到身体发高烧、闹肚子、迷路时,边跑边哭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;因为热爱,为了备战“挑战杯”,她经常熬夜、天天吃泡面来争取时间却从未说苦嫌累;正是因为热爱,她经历了石大的春夏秋冬,大学四年所有假期只回过一次家,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。


2、脚踏实地:梦想的绽放源于坚持


2018年3月23日,卢珊珊的第一篇第一作者SCI二区TOP论文在线发表。对于她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一天,她盯着电脑上自己的名字和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的第一署名单位时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回想整个经历,一次次的改善实验细节和验证猜想,文章反复修改了几十次,实验室的老师和成员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,也正因如此,她与实验室的师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2018年9月,由于在科研创新方面的突出表现,她获得了破格保送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,再次为她的科研梦想插上翅膀。为回馈学校的教育之恩,经过积极认真的准备,2018年10月她在参加教育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时一举夺得了“优秀论文奖”(全国共20篇,山东省唯一),紧接着,11月获得首届“能源·智慧·未来”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,12月获得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,目前她正带领团队备战2019年山东省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大赛。


3、追求卓越:梦想的升华源于感恩


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,卢珊珊认为仅仅是做好自己的科研是不行的,青年人应该承担起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。为了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,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万众创新、大众创业的浪潮中。在学院新生年级大会、学校五四表彰大会、科创论坛等活动中,她作为发言代表广泛介绍科研经验,分享成长经历,多次宣传创新创业知识,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加入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,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。


再长的路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,再宏伟的目标也需要一点一滴去实现。路很远,而她已经准备好了。


让我们祝贺他们!

自强,让他们闪闪发光,

希望每一位UPCer像他们一样,

努力奋斗,不断追求卓越,

不断拼搏,成就无悔人生!


往期推荐


编辑 | 李景霄

责任编辑 | 李佳佳

审核 | 刘会军 相欣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